给定资料
材料1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同月下旬“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纳入其中。
构建基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大背景下,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这要求我们牢牢坚持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把“坚持扩大内需”提到了“战略基点”的高度。在中美贸易摩擦频仍、世界疫情余波不断的新发展阶段,扩大内需对于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有利于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由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构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条件和基础,也是抵御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风险的重要保障。2020年,中国成为疫情以来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全年经济总量突破百万亿元,这与14亿人口不断提升的消费能力和潜力密不可分。
第二,有利于发挥消费的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这些年来,我国消费支出贡献率在逐年提高,特别是2019年提升到57.8%,高于资本形成总额26.6个百分点。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消费的贡献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进行需求侧管理,将能进一步增强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引领和拉动作用。
第三,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作为有着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不仅要把饭碗端在自己的手里,也要把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是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的重要举措,对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准确理解扩大内需战略的时代背景和深刻涵义,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同时高度重视需求侧管理:发挥国民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政府投资的辅助性作用、稳住外贸基本盘,充分利用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全面扩大国内外消费需求,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带动经济提质增效。
材料2
9月21日,广州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召开了全市第五次消费者权益保护暨放心消费创建工作部门联席会议,29个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以放心消费创建活动为载体,坚持以提高消费环境安全度、经营者诚信度和消费者满意度为目标,积极构建消费者权益保护新机制,全市消费环境建设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尤其是今年以来,各成员单位积极完善促进消费的机制体制,全市消费环境持续优化。
▶▷积极妥善处置消费投诉举报
数据显示:广州市市场监管部门上半年处理消费者投诉15.65万件、举报7.31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6808万元;1-7月,广州市交通局受理公路客运服务投诉80余宗、公交行业服务投诉3500余宗,巡游出租汽车行业服务质量投诉2600余宗,均已100%按期办结回复。与此同时,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成立涉疫旅游纠纷处理专项领导小组,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国率先出台妥善处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旅游投诉、诉讼的举措。
▶▷强化重点行业领域指导和监管
预付式消费作为新兴经营和消费模式,近年来得到市场认可并迅速发展,但随之引发的欺客宰客、侵占资金、违约跑路等问题也不断产生。广州市教育局开展全市校外培训机构的预付式消费摸查,加强对消费侵权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整治,督促各校外培训机构依法依规经营。广州市人社局开展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大检查专项行动,实地检查141家职业培训机构,排查消除隐患61宗。
▶▷加大消费侵权行为查处力度
据上半年数据显示,广州市交通局加大服务投诉转行政处罚立案审理力度,重点加强对巡游出租汽车涉嫌拒载、议价、非编营运等违章行为的投诉立案审理。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检查企业21629家次,整顿市场1204家次,有力打击了各类涉农违法行为。此外,广州市市场监管部门还切实引导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在商场、超市、市场、企业、景区建立847家消费维权服务站,将消费纠纷就近化解在基层,和解在企业,解决在源头。
材料3
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以下简称《反食品浪费法》)。如今,走进广东实验中学的学生饭堂,随处可见“光盘行动”的宣传标语。每到就餐时段,“学生文明就餐监督员”就会上岗,对浪费行为进行提醒和劝阻。
事实上,早在去年,一场围绕“制止餐饮浪费”的立法行动就已在“消费大省”广东推开,各地接连出台相关法规——
2020年10月28日,《广州市反餐饮浪费条例》表决通过,成为广东首部制止餐饮浪费的地方性法规;
次日,深圳人大通过关于修改《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条例》的决定,增加反对餐饮浪费条款;
11月27日,省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制止餐饮浪费的决定;
12月25日,茂名人大作出关于制止餐饮浪费的决定……
随着各地加快出台相关法规,广东从上到下逐步构筑起反餐饮浪费完备的法律体系。在我国现行法律中,虽然有一些关于制止食品浪费行为的原则规定和要求,但依然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针对性、集成性。作为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江门江海区人大早前在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调研报告中认为,由于缺乏有力的法律法规制约食品浪费行为,相关部门在执法中面临无法可依的窘境。
对于广东而言,由于人多地少、粮食自给水平较低的情况更为突出,加大力度约束食品浪费行为更有现实意义。目前广东耕地面积较少且后备资源有限,大幅增加粮食生产面积的难度大,从现阶段粮食品种和栽培技术条件看,粮食增产空间有限。同时,粮食消费刚性需求持续增加,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势在必行。
因此在去年中央对制止食品浪费作出部署安排后,广东率先探索启动反食品浪费的立法工作。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陈永康曾参与决定起草工作,他透露,在征求意见时,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认为广东有制止食品浪费的传统和文明餐饮的习惯,立法难度不大,障碍不多,鼓励广东率先就制止食品浪费立法,并为后续全国范围的开展反食品浪费执法实践提供经验。
由于食品浪费涉及多个环节,由何切入是省市立法都亟待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规范食品浪费哪个环节是难点?”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委委员徐嵩表示,在推进制止食品浪费的立法中,广州选择瞄准消费环节,“我们认为最大的浪费在餐桌上,只有把消费端管住,才能起决定性作用。”
根据省消委会去年在全省开展的“节约餐饮消费调查活动”结果显示,在广东,包括大型餐馆宴请聚会类型的平均浪费率高达38%,1/3的学生盒饭有浪费现象。在陈永康看来,单纯对准餐饮加以规范,因内容比较单一可由决定涵盖,从而实现‘小快灵’立法。因此在出台的《决定》中,加强餐饮浪费的治理成为重点。
在省和广州颁行的法规中,均对餐饮行业经营者明确义务,并对单位食堂、校园食堂等餐饮浪费问题较为突出的场所予以专门规定,广州还设定了相应的罚则。针对近年来网上大量传播的“吃播”行为,省市法规都明确禁止宣扬散播“量大多吃、暴饮暴食”的内容,这在后来出台的《反食品浪费法》中也有明确规定。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对存在浪费食物现象的“网络吃播”进行监管很有必要,有助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弘扬节约粮食的优良传统。同时,立法明确网络直播平台相关的法律责任,有助于建立完善直播行业长效监管机制。
朱巍还认为,在国家层面对“珍惜粮食、反对浪费”进行立法已势在必行,广州立法严管“网络吃播”的做法,可以提供经验借鉴。8月31日,国家网信办召开深入推进商业网站平台和“自媒体”传播秩序突出问题集中整治、“自媒体”基础管理专项治理和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推进会,通报近1个月工作进展。会议指出,1个月来,共处置违规“吃播”账号1.36万个,网络吃播面临全面封禁。
而针对消费者的行为,相关法规则倾向以倡导性规定为主。陈永康认为,将制止餐饮浪费上升到法律层面,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公众关注度,传承勤俭节约的美德和倡导良好的饮食文化,另一方面对餐饮经营者形成一定义务,提供执法依据。
另外具有创新意义的是规定了关于临期食品处置的内容。其中,广州在立法中明确在保证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餐饮服务经营者可以将临近保质期的食品通过打折、特价、买赠等方式销售,或者捐赠给社会福利机构、慈善机构等公益性组织。经过反复讨论后,此次决定最终增加“民政部门应当建立捐赠需求快捷对接机制”的相关规定。这在当时是广东特有,后来也在国家制定反食品浪费法时被吸收。
作出决定只是第一步,今年该决定已被列入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项目,将与刚出台的《反食品浪费法》一道,纳入联合检查之中,借此评估条文的执行效果,真正推动落地。
材料4
东莞,地处香港—深圳—广州发展黄金轴的轴心。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对东莞牢牢把握大湾区建设机遇、融入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助力形成“一核三网四圈”综合交通发展格局意义深远。
▶▷完善交通网络,构建经济交往“大动脉”
近日,东莞“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公布。在新的发展时期,东莞将实施“南融、北接、东拓、西连”的城市发展战略,优化城市开发格局,提升城市承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
“十四五”期间,东莞市的交通发展将坚持“综合交通、品质交通”发展理念,全市计划新增92公里的高速公路。推动支撑大湾区城市互联互通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共6项,分别为莞番高速、广深高速改扩建、莞深高速改扩建、常虎高速改扩建、常虎延长线、莲花山通道及东延线以及狮子洋通道。
东莞交通的立体化与高密度化,造就了城市经济、生活、文化交流等的快速腾飞。翻开地图,广深高速、广深沿江高速、京港澳高速、南光高速、龙大高速、珠三角环线高速等多条高速,贯通广深莞,构筑起公路交通的一条条“大动脉”。
▶▷打造新动能——500亿基金助力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正在为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新动能。作为制造业大市,东莞统筹60平方公里土地,瞄准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数字经济、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七大领域,规划建设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仅仅半年左右,东莞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工作推进已经形成市镇同步、多点开花、热气腾腾的建设局面。
在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实用超导薄膜研究团队”的一间实验室内,一组银白色装置占据了房间一角,三台激光器宛如手术台上的三支机械臂,将一个带有观测窗的球形操作台围在中间,绿色和紫色的光束不时闪烁。这个装置就是该团队近期研发成功的“三光束脉冲激光共沉积镀膜系统”。利用该设备,该团队成功制备出了2英寸双面ybco超导单晶薄膜,将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制备高品质应用型薄膜产品,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松山湖科学城的使命是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瞄准国家战略和前沿研究,解决重大科技创新中的‘卡脖子’问题。”中科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表示。
材料5
记者从广东省财政厅获悉,省财政在“十三五”时期投入90亿元的基础上再新增安排65亿元,累计投入155亿元用于全省高水平医院建设。我省高水平医院数量从30家进一步增加至50家,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
“十三五”期间,省财政按照每家3亿元的标准,投入90亿元支持30家高水平医院建设,30家高水平医院取得85个国家重点研发和科技重大专项,2019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a以上医院数量,广东居全国首位。为加快推进健康广东建设,今年省财政新增安排资金65亿元,遴选新增20家高水平医院,推动高水平医院二期建设。
据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首次将深化医改成效突出的2家县属医院纳入高水平医院建设范围,完成了高水平医院部、省、市、县四级贯通,实现全省地级以上市全覆盖。同时突出疫情防控,对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表现突出的部分医院纳入高水平医院范畴,旨在进一步提升我省常态化疫情防控能力水平。此外,此次我省重点布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尖医学中心、大湾区高水平医院、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贯彻落实“强基层、建高地、登高峰”的思路,建设广东医疗卫生高地。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广东在落实财政资金保障的同时深化“放管服”改革,采取资金直拨,即将财政补助资金直接拨付到重点建设医院,由医院自主管理和使用。同时将全面加强有关高水平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人才培养、科研成果及带动辐射作用等核心指标的跟踪问效,将定期开展绩效考核,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此外,我省还创新机制,专门另行安排5亿元实施高水平医院跨区域联动“一对一”帮扶项目,支持省人民医院等5家医院对粤东粤西粤北5家医院开展5年“一对一”紧密型帮扶,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不断下沉。
材料6
截至2020年上半年,进出口银行广东省分行累计发放贷款538.9亿元,贷款余额1378亿元,较年初增加250亿元。发放贷款和新增贷款均创分行成立11年来同期新高,为广东发展外向型经济、实施“走出去”战略等方面提供了强劲的金融支持。
在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该行今年累计发放粤港澳大湾区贷款449亿元,贷款余额1015亿元,全面落实《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有关部署,围绕重点领域持续加大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了家用电器制造、船用发动机制造、商贸物流、港口航运等领域。
除此之外,该行还发放抗击疫情信贷资金超过170亿元,发放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12.3亿元,有序推进专项纾困资金和14.5亿元抗疫复产主题债券投放。
同时,积极配合进出口银行总行与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抗疫情保企业稳外贸”工作方案,计划三年内向广东省投放不低于5000亿元人民币,设立1000亿元保企业稳外贸专项额度,促进疫情防控复工达产及外贸稳定增长。
该行把稳外贸作为首要任务,全力护航广东外贸发展。通过与中信保广东分公司签署“稳外贸”信保融资专项合作协议,该行计划全年为100家以上出口企业提供25亿美元出口信用保险融资。6月下旬,双方联合为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提供2亿元人民币出口信用保险融资授信支持,实现该协议项下的首笔业务合作。
该行着力为民营小微企业提供多样化、低成本的金融服务,助力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截至6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4亿元;民营企业贷款余额314亿元;本年累计发放转贷款29亿元,支持小微企业超过4000家。疫情以来,为14家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免息2078.61万元;为8家中小微企业提供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涉及延期本金2672万元,延期利息1.5亿元。
材料7
截至2021年4月底,广东进口整体通关时间9.07小时,出口0.92小时,分别较2017年压缩78.89%和92.22%。
这是广东省内海关打出政策“组合拳”的成果之一。全国海关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和省内海关围绕实施“国门安全工程”“便民利企工程”“暖心聚力工程”,积极为进出口企业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多措并举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贸易通关便利化,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海关为人民”。
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副主任刘红表示,一方面,全省“提前申报”“两步申报”应用比例不断提升,均超全国平均水平,有效减少企业通关成本,提高通关效率。另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物流运转效率进一步提高。其中,进口“船边直提”和出口“抵港直装”等创新举措的试点范围不断扩大。“湾区一港通”“大湾区组合港”等系统集成式改革分别在广州、深圳两地实施见效,其中“湾区一港通”试点已拓展至省内10个码头,以深圳港口为枢纽港的“大湾区组合港”达到4个,形成叠加效应,口岸通关时间再压缩,进一步稳定进出口企业通关预期。
据海关广东分署统计,2021年1-4月,广东共开行中欧班列120列,已超过2020年上半年开行中欧班列总量。
今年以来,港口集装箱持续紧缺、国际物流链供应链不畅等问题,对广东企业进出口造成一定影响。针对这些“堵点”“痛点”,省内海关积极发挥中欧班列战略通道作用,落实海关总署支持中欧班列10条措施,努力打通国际物流链,主动为企业办实事。
目前,中欧班列物流模式更加多元化。海关广东分署牵头广州、深圳和黄埔三个海关优化中欧班列监管模式,支持开通“中欧班列邮路”,支持开展班列多式联运业务,支持货物通过珠三角内河驳船“水运中转”或公路运输至班列站点,换乘中欧班列出境,实现水、公、铁多式联运。同时,海关还加强中欧班列运输与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等市场对接,引导相关进口货物通过中欧班列开展过境运输;鼓励不同贸易方式货物拼箱,以“邮、货混编”等多元形式解决企业小批量货物发运需求。
此外,广东省内海关还加强与满洲里海关、乌鲁木齐海关等中欧班列出入境地海关建立跨关区通关协调机制,及时解决企业在中欧班列沿线遇到的通关问题,保障贸易畅通。
今年以来,海关广东分署携手省农业农村厅,认真听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的意见建议,合力促进湛江菠萝等特色农产品进一步扩大出口。
“我们在调研广东特色农产品出口情况时发现,湛江徐闻菠萝产量占全国三成。”海关广东分署检验检疫工作处负责人刘国栋表示,徐闻菠萝年产值44.7亿元,是当地促进农民增收就业、实现精准脱贫的支柱产业,但存在加工增值率不高、衍生品开发不够等问题。
为此,海关广东分署迅速组织专门力量,发挥海关全球贸易监测中心(广东)的数据优势,开展为期半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和深度分析。在此基础上,海关形成了高质量的调研分析报告,其中加快产业规划和升级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获采纳实施。
下一步,海关广东分署还将围绕荔枝等更多特色农产品开展调研,进一步优化检验检疫流程,提高通关效率,助力广东特色农产品扩大出口。
材料8
世界银行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富裕程度主要指标。2020年,高收入经济体的门槛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536万美元。据广东省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广东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达8.82万元,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达1.28万美元,超过世界银行高收入经济体标准,广东首次跨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
“广东人均gdp超过高收入经济体标准,意味着我们在收入水平上有明显的提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取得阶段性进展,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省统计局副局长王丽莹说。
近年来,广东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十三五”时期,广东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从7万亿元到11万亿元的跨越,2020年达11.08万亿元,年均增长6.0%,经济总量连续32年位居全国第一。
这得益于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十三五”时期,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2.94万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3.31万亿元,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等7个产值超万亿元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均实现年均增长8.5%。
“广东通过组合创新资源和比较优势,正在培育发展面向未来的新兴产业,实现发展动能的升级变革。”北京大学前科技开发部部长、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教授陈东敏说.
但同时,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仍是广东的基本省情和突出短板。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广东正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更好促进共同富裕。“要完全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广东还要推动产业向更高端升级,提升其价值链,提供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产品和服务市场,并推动政府机制体制的改革创新。”王丽莹说。
作答要求
一、根据给定材料3,分析归纳广东各地密集出台反餐饮浪费地方性法规的意义。
要求:归纳全面、准确,条理清晰;篇幅不超过200字。(20分)
二、材料7中提到:“这是广东省内海关打出政策‘组合拳’的成果之一”,请根据材料7,分析并归纳文中“组合拳”的具体内涵。(30分)
要求:(1)紧扣材料,内容具体;
(2)全面准确,条理清晰。
(3)不超过300字。
三、材料8认为,广东跨入世界高收入经济体行列得益于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保持平稳增长。请根据全部“给定资料”(仅限“给定资料”),以“坚持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50分)
要求:
(1)文章主题与给定材料联系紧密,思想性强;
(2)论点鲜明,论据确凿,论证严密,合乎逻辑;
(3)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行文流畅;
(4)篇幅在800—1000字。
参考答案:
1.完善法律体系。为反餐饮浪费提供执法依据;明确网络直播平台相关法律责任,完善直播行业长效监管机制。
2.提升粮食自给水平。约束食品浪费;纾解粮食消费刚性需求持续增长;规定了关于临期食品的处置。
3.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为其他省市乃至全国立法工作提供法律参照;为全国范围开展反食品浪费执法实践提供经验。
4.有效提高公众关注度。弘扬节约粮食的优良传统;传承勤俭节约的美德,倡导良好的饮食文化。(188字)
二、材料7中提到:“这是广东省内海关打出政策‘组合拳’的成果之一”,请根据材料7,分析并归纳文中“组合拳”的具体内涵。(30分)
要求:(1)紧扣材料,内容具体;
(2)全面准确,条理清晰。
(3)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组合拳”指的是广东海关围绕实施“国门安全工程”“便民利企工程”“暖心聚力工程”,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贸易通关便利化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具体有:
1,提高通关效率,加速物流运转。提升“提前申报”“两步申报”应用比例;推广进口“船边直提”和出口“抵港直装”等创新举措;推进“湾区一港通”等系统集成式改革。
2,发挥中欧班列战略通道作用,打通国际物流链。优化中欧班列监管模式,实现水、公、铁多式联运;加强市场对接,鼓励货物拼箱;建立跨关区通关协调机制,保障贸易畅通。
3,联合省农业农村厅,扩大农产品出口。发挥数据优势,开展农产品出口调研分析。形成调研分析报告,提出产业规划和升级建议。
三、材料8认为,广东跨入世界高收入经济体行列得益于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保持平稳增长。请根据全部“给定资料”(仅限“给定资料”),以“坚持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50分)
要求:(1)文章主题与给定材料联系紧密,思想性强;
(2)论点鲜明,论据确凿,论证严密,合乎逻辑;
(3)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行文流畅;
(4)篇幅在800—1000字。
2023年广东省考申论(县级)考前模拟试卷 -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从《资本论》视角来看,资金如果停止流动,就不能带来剩余价值。因此,精明的商人总会不遗余力的追求“完物”,即精美的商品,这样才可以避免因货物积压引起的资金断裂。一商如此,国何以堪?如不能有效解决过剩产能,势必会带来长期的经济萧条。是故扩大内需,迫在眉睫。
扩大内需有助于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通过发挥消费的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来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的同时,我们也要高度重视需求侧管理,消化过剩产能,是为“务完物,无息币”。凯恩斯曾提出用消费、投资、出口来解决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短期的总需求不足问题,这也启示我们在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的同时,也不可忽略国际市场。
推动经济增长,要坚持消费对扩大内需的基础性作用。中国由 4 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构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广州得以长期保持经济增长,也与其积极处置消费投诉、加大消费侵权行为查处力度等一系列优化消费环境的举措密不可分。但是,鼓励消费不是鼓励浪费,作为全国反餐饮浪费先行者,广东率先完善相关法律,厉行勤俭节约,倡导文明饮食,有效提高了粮食自给水平。因此,在刺激消费的同时我们也要防止浪费。
推动经济增长,要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辅助性作用。政府和企业的投资可视为该部门的消费,同样是促进经济“内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莞交通的立体化与高密度化,造就了城市经济、生活、文化交流等的快速腾飞。同时,东莞投资新兴产业成效显著,这与广东加大力度建设全省高水平医院异曲同工。因此,扩大投资,应当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
推动经济增长,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稳住外贸基本盘。一带一路是我国输出过剩产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举措。广东作为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站点,通过强化金融支持、推动贸易通关便利化等举措,为外贸企业发展节约了成本。除此之外,广东海关还利用其数据优势分析市场,扩大省内农产品出口,为农民谋得了福利。足见,出口对于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具有强大的补充作用。
综上所述,只有坚持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才是切合“积著之理”,保障经济安全,推动经济增长的长效之策。